微软新研究: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会削弱人们的批判性思维
IT之家 2 月 12 日报道,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 AI 工具,旨在处理消耗时间的重复性任务。如此一来,用户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需要深入思考和智力挑战的复杂事务。然而,近期由微软的研究人员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对个人的批判性思维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认知能力的下降。
研究者指出:“自动化的核心悖论在于,通过执行日常任务的机器化操作并将异常情况的处理留给使用者,这实际上剥夺了用户在工作中锻炼判断能力和加强认知能力的机会。在面对真正的异常情况时,他们将会发现自己毫无准备。”
IT之家观察到,这项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以及员工在使用这些工具完成任务时展现的自信心。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在工作中自信使用人工智能的员工,在需要批判性思维的情境中,通常比较少依赖 AI 工具的员工更容易出现问题。与之相比,后者能更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知识来改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质量。
这一观点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用户表示自己“似乎失去了一些脑细胞”。一位 Reddit 用户提到:“我能感受到,使用 ChatGPT 让我们变得愈发懒惰,因为我们习惯于不思考、轻易地依赖人工智能。其他人是否也有这样的体验?”还有一些用户反映,他们逐渐失去了运用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常常依赖像 ChatGPT 一样的工具来获得“便捷解决方案”。
广告声明:文中提及的外部链接(包括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以节省甄别时间,结果仅供参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