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巨眼上新:我国正式启用两台 40 米射电望远镜
IT之家最新消息指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近日在上海松江、西藏日喀则、吉林长白山同时举行了仪式,标志着日喀则和长白山的 40 米射电望远镜正式启用,成为我国两大深空探测“巨眼”。
未来,随着天问二号探测器的发射,华夏将共有 6 台射电望远镜组成网络,为其测定轨道,以实现近地小行星的伴飞和取样任务。据官方介绍,这将是我国甚长基线干涉(VLBI)网扩容后,在航天任务中首次亮相。
在探月工程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于 2023 年 9 月启动了吉林长白山和西藏日喀则两地的 40 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项目。在相关各方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已完工。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技术是空间分辨率最高的高精度天文观测技术,其原理是用不同地点的多台望远镜同时观测同一个具有射电辐射的天体,在综合处理观测数据后,“组合”出一台虚拟巨型望远镜。最大口径取决于望远镜间的最大间距,这种技术的分辨率随着望远镜的距离增加而提高。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基于在射电天文领域的扎实积累,首次将实时 VLBI 技术应用于“嫦娥一号”任务,建立中国 VLBI 网,实现了测控系统 VLBI 测轨分系统。
随着中国 VLBI 技术的进步,为满足月球及深空探测器的观测需求,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探月工程支持下于 2023 年 9 月启动了长白山和日喀则的 40 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建设。这两台望远镜的加入将使中国 VLBI 网“四站一中心”升级为“六站一中心”,最长基线将增至约 3800 公里,相比上海与乌鲁木齐间的3200公里,可视天区提高了 25%,在 X 波段角分辨率上提高了18%,达到 2 毫角秒。
中国之前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由“四站一中心”组成,曾完成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以及天问一号的任务。
除新建的喀则和长白山望远镜外,中国此前已有新疆乌鲁木齐、云南昆明、上海天马山和佘山望远镜,再加上上海数据处理中心,形成中国 VLBI 网“六站一中心”。
中国科学院表示,这两台望远镜将协助中国 VLBI 网具备“双子网、双目标”能力,不仅可强化探月四期和深空探测任务的 VLBI 测轨,还能增强我国射电天文科学研究能力,推动中国在多个前沿天文领域的研究。
据报道,天问二号计划在明年发射,旨在执行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我国将进行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以及木星系探测等任务,以研究太阳系的演化、小天体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寻找地外生命。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表示,天问二号将展开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天问三号计划在 2028 年前后发射,执行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而天问四号将在 2030 年前后发射,用于木星探测。此外,将对重型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相关内容:
广告声明:文中包含对外链接,旨在提供更多信息,点击仅供参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