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最后一次创业最新进展:暂别 AR,迎来 AI Jarvis

xxn 阅读:91260 2024-12-23 18:04:14 评论:0

根据计划,蛇年春节前后,细红线将发布首款全新产品。据悉,这款新品主要是软件方案,并附带一款AI原生硬件,“内部员工认为其理念非常超前”。然而,内部对该产品的销量并不抱太大期望,“因为新事物往往缺乏可参照的对象”。

「前夜」

大约一个月前,细红线员工罗霄发现,一组人被带到北京郊区,进行秘密的封闭研发阶段。他意识到,“那个新品”可能即将发布。

细红线是罗永浩两年前宣布创立的AR公司,也被戏称为罗永浩的最后一次创业。2024年4月,罗永浩在直播中首次预告将发布一款神秘产品,并称其具有颠覆性和破坏式的创新。

多位细红线内部人士透露,《新视界》获悉,该新品的主打是一款AI软件方案,搭配一款硬件,初步估计将有两个版本。

“尽管最终定价尚未确定,但内部预计价格不会太低”,一位细红线内部人士说道。

罗科作为国内AR四小龙之一的观点是,罗永浩即将发布的新品可能与AR关系不大,“AR项目在短期内很难在电池、芯片、光学方面有突破,国外产品的天花板是Meta的Orion项目”,因此行业普遍认为,罗永浩无法接受“半成品”。

近日,细红线的封闭小组员工为推进研发连续数天高强度工作,“每天仅睡5、6个小时”,一名细红线员工向《新视界》透露。

罗霄在最初了解罗永浩的构想时,感到情况不容乐观,“很难实现”。国内外几乎没有可对标的产品。此外,多位细红线员工对《新视界》表示,“与锤科时期类似,老罗对产品要求仍然很高,极其完美主义,这也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这些迹象让人很难不联想到2024年初CES上“惊艳”亮相的AI硬件RabbitR1,由前渡鸦科技创始人吕骋打造,首日预售就卖出1万台。

根据介绍,Rabbit R1内置一个“全新的基于AI的系统”,用AI改变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方式。

然而,仅仅三个月后,它在行业口碑上褒贬不一,拿到实物的人后来将Rabbit R1视为“半成品”。这是一个重要的前车之鉴,《新视界》了解到,细红线这次新品发布不计划进行预售,而是发布时即可购买,“这导致整个开发工期非常紧迫”。

一名细红线早期员工透露更多细节,新品的研发经历了多次路线变更,最初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是AR运营系统(OS),但在2024年初,方向发生了彻底改变,“由于新的AI软件探索项目优先级很高,占用了所有软件开发资源,再加上AR底层系统开发经验不足,需要持续攻关,AR项目开发陷入停滞。”

或者更直接地说,罗永浩的AR眼镜在这次新品发布中大概率将不会出现。

「AR」

2022年,全球技术热点仍然是AR。

各大巨头继续热情投入这一领域,谷歌在I/O大会上展示了具有实时翻译功能的AR概念眼镜,谷歌CEO皮查伊称这是计算技术的下一个前沿。

在技术方面,高通也正式发布面向AR终端的分布式架构计算平台——骁龙AR2Gen 1。首代AR眼镜产品也在这一年开始酝酿,当年度发布和曝光的产品数量超过30款。

罗永浩和合伙人们也相信AR将是下一代计算平台,他们憧憬未来3-5年,带领上千人的团队,率先推出象征性的AR产品和操作系统。

因此,他们吸引了来自锤子科技时期的老员工,以及有AR硬件开发经验的从业者。

“也许只有罗永浩这样的创业者才愿意全力以赴投入AR”,细红线员工子瑜告诉《新视界》。许多离职自大公司加入的员工都高度认可老罗的影响力,这是AR竞赛中的一个关键优势。

曾跟随罗永浩从锤子科技时期开始的细红线员工张承泽也坚信,这一次与众不同。早期只凭900万元启动资金启动手机项目时,老罗被称为“骗子”,但今天,罗永浩在产业链和互联网行业都拥有更多资源。令人满意的是,他至今仍在守信用,这让供应商愿意继续与其合作。“对细红线而言,生产和制造硬件并不是难题”。

据《新视界》了解,细红线团队曾达到150余人的顶峰,但仍远远落后于罗永浩设想的千人规模。

这暗示着,开发AR眼镜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切刚刚开始。这一年,硬件和软件团队一起迎接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挑战。2023年,细红线的AR眼镜首代原型机诞生。

子瑜告诉《新视界》,这是一个类似微软MR头显HoloLens的重大工程。

与罗永浩团队有过接触的云厂商专家,在看到这款首代原型机时大为惊讶,“太笨重,像头盔一样”,根本无法量产。

子瑜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初代机的目标是尽可能满足老罗对交互革新的想象,将所有可能的功能堆积在一起。

“像HoloLens和magicleap这种全功能的AR眼镜,由于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通常早期原型机和最终发布的产品存在天壤之别,早期原型机是通过迅速尝试各种可能性进行堆叠,同时开发独有的AR操作系统(OS)”。

按计划,应该优先攻击的AR系统,在第一年一直无法完成。

“软件一直无法顺利运行,或者说存在很多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就细红线内部的技术准备而言,开发这个操作系统具有很大挑战,可以想象,PICO组织了上千人的团队规模,花费了多年才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作品,细红线刚成立不久,招聘需要一段时间”,另一名细红线员工表示,在软件层面遇到困难几乎是细红线必然面对的问题。

「蝴蝶效应」

如果你是创业者,在潮流逆转时,你会顺应潮流,还是坚守逆水行舟?

这个问题实实在在发生在罗永浩和细红线团队身上。

“如果开发过程基本顺利,再加上一点好运气,我们期待在AR时代打造出像2007年iPhone和iOS一样的东西,成为下一个AR平台上的公司”罗永浩在创立之初曾表示。

但现实却截然相反。

2023年11月,大洋彼岸的OpenAI引发了一场全球风暴,一款产品使全球瞩目。

“老罗总是对新事物充满兴趣,他很容易被ChatGPT所吸引”。

细红线内部成员透露,早在ChatGPT诞生后不久,细红线就秘密开始类似的AI产品研发。

“当时软件团队突然抛弃了原来的工作”,一名前员工表示,“老罗反应很快,软件团队跟着做了一个AI应用的演示”。但后来这个秘密的AI软件项目没有得到公开。

细红线内部也很快达成共识,大语言模型改变了整个软件生态,“未来的软件应基于AI构建”。

这也意味着,之前一年的工作几乎白费,此外,整个团队需要找到新的战略方向。

不仅继续忙于市场调研的战略部门,各部门负责人也随时准备向罗永浩汇报战略,通过调研新市场和新趋势,帮助罗永浩做出决策。

由于四小龙中的几家公司也都纷纷改变方向:雷鸟创新、rokid和Xreal相继计划进入AI眼镜市场。团队为老罗整理了相关市场资料,2024年,细红线曾面临是否进入AI眼镜市场的决策,但这个方向最终没能确定。“硬件领域尚未成熟”,另一位细红线员工认为,“细红线必须找到可行的折中方案”。

2024年第一季度,团队最终决定将软件开发方向设定为AI Agent。为解决落地问题,细红线团队正面临另一个重大挑战,即人才匮乏。

目前细红线正在积极招聘AI算法工程师。主要任务是探索大型模型与边缘应用结合的软硬一体交互技术,主要工作包括领域大模型微调、智能体构建、RAG(检索增强)、多模态理解等。

罗永浩现在主要驻扎在美国,以获取更多与AI相关的前沿线索,这也将是细红线新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理想主义永存」

“无论如何,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创业,我会全情投入,相信一定会有所成就留在这个世界上。”

两年前投身创业时,AR行业前景一片光明,罗永浩和团队制定了长期规划,在AR消费电子成熟之前,用五年时间,每年研发一款内部OS研发的原型机,不发布外部产品。

“如今看来,当初(2019年)整个行业对未来的幻想都太过乐观”,一位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