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起底新型网络暴力“开盒挂人”:提供手机号 1600 元就能查住址,上万元可查五年内全部信息

xxn 阅读:48733 2025-03-20 14:02:41 评论:0

IT之家最新报道指出,央视《新闻 1+1》栏目昨晚曝光了一种新型网络暴力行为,“开盒挂人”活动受到了关注。

此次栏目披露,“开盒”行为起源于贴吧文化,类似于人肉搜索,是指不法分子窃取他人信息后在网上恣意传播的行为。当个人隐私信息被披霁,网络暴力即刻展开,煽动网友对他人进行攻击和辱骂。

报道中提到,最近一起受到广泛关注的网络暴力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一个未成年人因为不满某网友评论某位韩国明星,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多名网友的隐私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同样,该未成年人也遭受到同样对待。

报道中揭示,记者联系了“某事务所”,希望获取他人住址信息,对方表示只需提供手机号码即可,费用为1600元。此外,对方提到,若要获取更多信息,如银行卡余额、车辆记录、酒店记录等,还可提供服务,而查询开房记录则需“至少一万元”,还包括出入境信息、坐火车、飞机记录,时间跨度为五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指出:名字被指定后,对方的信息可被“开盒”而调取,甚至能够准确地获取五年内的个人信息。在过去,“人肉搜索”更多是私人间泄愤,而如今“开盒”现象揭示了一个长链条的黑灰产业链,形成了商业模式,前端成本不高,有时甚至便宜几百块就可获取个人信息。当前“开盒”现象的特点是低成本、产业化、链条长。

根据IT之家获悉,《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规定,组织“人肉搜索”,非法收集并公开公民个人信息给不特定多数人,情节严重,构成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被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开盒”行为,若未成年人年龄较小,即使不承担刑事责任,其监护人也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声明:文中包含的外链等仅用于传递信息,节省查找时间,结果仅供参考。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