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征求意见:打造涵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消费场景

xxn 阅读:35289 2024-12-11 22:01:15 评论:0

12 月 11 日,杭州市商务局就《杭州市打造“赛会之城・不夜杭州”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提升商业综合体发展能级。鼓励各类商业综合体加强运营管理,优化品牌和业态调整,创新消费模式,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参与感,鼓励商业综合体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

杭州鼓励各类商业综合体融合杭州产业优势,打造包含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消费场景。

此外,杭州还将着力打造“社交 +”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消费新活力。优化市场消费新供给,鼓励市属国企积极参与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带头做好提升综合体品质的工作。

工作目标

消费规模实现新突破。到 2027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突破 9000 亿元,增速与 GDP 增长保持同步,总量规模在 GDP 前 11 强城市排名前进一位。网络零售额达到 16150 亿元,年均增长 6% 以上。

大宗贸易取得新成效。着力建设大宗贸易中心城市,至 2027 年,全市批发业销售额达到 5.3 万亿元,年均增长 3% 以上。

平台打造取得新成绩。开展新消费品牌创新城市试点,至 2027 年,每年新引进各类首店 200 家以上;新增省级智慧商圈 6 个,省级高品质步行街 6 条,省级特色街区 6 条;全市离境退税商店达到 200 家以上。

展馆建设达到新高度。至 2027 年,展览面积超过 10 万平方米的专业展馆不少于 2 个,可举办各类国家级国际性高端会展的展馆总面积超 45 万平方米;举办展览数量达到 150 个,办展面积不少于 300 万平方米,办展数量和面积年均增长 15% 以上。

夜间消费展现新风貌。打响“七彩夜杭州”品牌,建设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至 2027 年,夜间经济集聚区达到 20 个以上,每年安排 100 场以上夜间经济主题活动。

服务消费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造服务消费标杆城市,全市餐饮营业额年均增长 5% 以上,全市住宿业营业额年均增长 4% 以上。社区星级家政网点持续增加,达到 200 个以上。

实施八大行动

(一)打造现代商贸流通强市行动

1.培育优秀商贸企业。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鼓励企业优化网点布局、拓展经营区域。鼓励各类商贸企业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利用供应链赋能中小企业。鼓励商贸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开展连锁经营。〔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工作均须区、县(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强化龙头企业招引。着力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商贸企业和品牌运营商,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在杭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大力引进新型消费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具有优质要素整合能力的平台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

3.推动商贸企业升限纳统。摸排全市各类商贸企业,建立准限上潜力商贸企业名录库。引导一批优质商贸企业升限纳统,每年实现 1000 家以上商贸企业入库纳统。(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4.大力促进汽车消费。用足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开展汽车下乡等促销活动,继续有序放宽汽车限购、限牌措施。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扩大市内充换电设施覆盖面,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汽车保养、保险、维修、美容等消费金融服务支持力度,促进新车和二手车消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城乡建委、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浙江省分行营业管理部)

5.鼓励家电消费。用好国家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大型商超、家电卖场、电商平台等开展家电促销活动。结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绿色家电下乡。鼓励提供交房基本家电供应服务,支持企业开展“家电全屋定制”活动。鼓励各地组织各类家电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开展老旧家电有偿回收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保房管局、市城乡建委)

6.推进消费品牌创新。支持批发、零售等领域企业发展自有品牌或联营品牌,开展集成服务、供应链服务、定制化服务等创新模式,不断做大做强。鼓励传统农贸市场丰富生活服务业态,向社区服务综合体转型。鼓励专业市场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7.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鼓励建设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乡镇商贸综合体。持续推进现代商贸特色镇、商贸发展示范村建设,支持村镇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发展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业态。推进传统乡村小店、夫妻店等连锁化、智慧化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乡建委、市市场监管局)

8.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服务,引入各类专业化社区商业运营机构,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优化社区商业布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城乡建委)

9.完善终端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商贸流通、仓储物流、邮政快递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联合建设共配中心、分拨中心,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配送、揽件,完善物流共同配送运营机制。强化智能化终端物流设施应用,鼓励在人流密集的商务楼宇、医院等区域配设智能售货机、生鲜配送柜、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智能回收站等。探索发展无人机配送等业态。(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乡建委)

(二)打造大宗贸易中心城市行动

10.吸引大宗贸易总部企业落户。依托我市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总部经济政策,招引国内外大宗商品贸易知名企业将亚太总部、订单中心、结算中心落户杭州。(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1.建设大宗贸易交易中心。发挥大宗贸易资源配置信息中心和定价中心的功能,打造大宗贸易金融服务中心。探索“电子商务 + 现代物流 + 供应链融资”运营模式,打造一批集网上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交易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跨区域商品交易平台,支持优质平台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期货公司、国有投资机构等共同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数智化平台,发挥“产业链大脑”作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金融办)

12.强化大宗贸易企业服务。建立优质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目录,积极为大宗贸易企业提供金融、税务、统计等一揽子服务,支持大宗贸易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税务局)

(三)打造国际购物天堂行动

13.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制定首店品牌目录和评价标准,鼓励商业街区、综合体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开设全球首店、亚洲首店。鼓励国际高端知名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本土品牌和潮牌等在杭开展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打造名品、名店集聚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4.打造现代化智慧商圈。鼓励各类商圈、商业街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提升,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商业地标,对获评国家、省级智慧商圈的运营主体给予适当奖励。(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15.鼓励老字号和新国潮品牌创新。鼓励企业争创中华老字号和省市老字号品牌,讲好老字号故事,推动杭州老字号品牌复兴。鼓励发展新国潮品牌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集合店,培育新国潮品牌。引导老字号、新国潮品牌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鼓励老字号传统店铺向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转型。(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广旅游局)

16.提升商业综合体发展能级。鼓励各类商业综合体加强运营管理,优化品牌和业态调整,创新消费模式,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参与感,鼓励商业综合体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鼓励各类商业综合体融合杭州产业优势,打造涵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消费场景。着力打造“社交 +”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