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纵目科技管理层:CEO 决策重大失误,加剧公司“死亡”

xxn 阅读:84645 2025-02-13 10:03:28 评论:0

关于纵目科技近期的“总部断电封楼”消息,昨日有公司管理层和股东透露了更多关于“停摆”的内幕。

据纵目科技的员工向新浪科技表示,“从去年10月起,很多员工,包括管理层,已经遭遇薪资拖欠。”目前,纵目科技总部空无一人,“甚至连管理层也无法进入大楼!”

管理层人员马铭(化名)总结了导致纵目科技“停摆”的四大原因:

  • 第一,盈利能力不足,缺乏自我造血能力;

  • 第二,研发投入高企;

  • 第三,误判市场,选择拓展自动驾驶充电业务,加速了公司的衰落;

  • 第四,三次冲刺IPO均以失败告终,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得支持。

马铭表示:“公司高管在重大决策上没有发挥作用”,他指出,“最终,最大责任在于CEO唐锐!”

“高管动用‘保供款’或经CEO指示”

近日,纵目科技发布通知,称“2月8日18:00后总部大楼将开始断电并封楼,员工需在该时间内在保安陪同下收回个人物品。”

作为一度市值达90亿元的“独角兽”,此通知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随后创始人唐锐失联,更为该事件增添了戏剧性。

在与新浪科技的沟通中,持有不足1%股份的股东李锋(化名)直言,“唐锐在年前还表示会有新资金进来,内部不断提及,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我们已经无法联系他,全公司都感到意外!”

实际上,纵目科技的现状早有迹象显示。内部员工透露,每月10日为发薪日,然而在去年11月10日,公司突然宣布延迟发薪至25日,但25日再次通知“无法全薪发放,只为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税后月薪封顶1万元,并取消2023年绩效奖金。”

此后的“欠薪模式”一直持续。到今年1月26日,纵目科技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宣布将停止发放工资和缴纳社保,宣告“停摆”。

上述纵目科技员工告知新浪科技,“工资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减少,现在我也无法进入公司,整栋大楼已经封闭!”

李锋提到,春节前一周,唐锐曾在员工群中提到他还在“积极想办法”,希望通过客户回款来保障社保,结果“年前最后一次社保也没有缴纳”,春节后公司即告知大家“封楼”

报道指出,春节期间,由纵目科技及其法务、财务、HR等8位高管组成的小团队,在1月26日至27日凌晨5点之间,以3.5个月的欠薪为名,私自将88万元保供款转账至个人银行账户。

李锋认为,“高管的行为可能经过唐锐的授权”。他说:“通常而言,涉及三个部门的资金调配,未经授权是不会动用这笔资金的;此外,老板(唐锐)选择不报警也表明他知道且授权了。”

“唐锐的决策失误,加剧了公司的衰退”

与新浪科技进一步沟通中,任职于纵目科技中层管理的马铭总结出导致公司“停摆”的主要原因,分为四点:首先,公司的盈利状况不容乐观,造血功能疲软;其次,研发开支过大,消耗严重;再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公司错误地开启了“自动驾驶充电业务”这一新领域,加剧了危机;最后,三次IPO冲刺均告失败,资本市场的救赎无望。

唐锐于2013年带着20年的硅谷芯片研发经验回国,创立了纵目科技。初期公司凭借“环视ADAS + 低速L4泊车”技术迅速崛起。到2022年,纵目科技在中国APA泊车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5.6%,跻身第一,吸引了理想、赛力斯、长安、一汽等多家车企客户。

然而,华丽的表象下问题逐渐浮现。企业对前五大客户过度依赖,贡献了93%的收入,成为发展障碍;与此同时,随着泊车技术成为行业标配,竞争者纷纷投身研发,纵目科技面临增长停滞的局面。

事态更加严峻的是,在公司主营业务陷入瓶颈时,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唐锐却冒险投身于“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的战略决策,导致企业进入危机边缘。

2024年1月,纵目科技成立了子公司蚕丛机器人,推出低速自动驾驶能源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具备L4级无人驾驶,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纵目科技创始人和CEO唐锐

唐锐当时表示,“结合自动驾驶与储能技术,蚕丛机器人预计将建立一个高弹性的移动能源网络,推动更大范围的能量交易,2025年目标是实现5000个大型停车场的移动充电服务。”然而,FlashBot推出后市场反应平平,因场景限制和体验不佳而订单稀少。

马铭透露,“公司内部大多数员工都对这款产品抱有怀疑态度。”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选择一条不受青睐的道路,纵目科技也因此走向了绝境。

马铭强调,“导致当下局面,最大责任在于唐锐。”他说:“其他高管未能对重大决策起到实质性作用。”

三度IPO失败,续命希望落空

实际上,纵目科技曾多次尝试通过IPO融资来延续公司生命,但均未成功实现。

2017年,纵目科技在新三板挂牌,几个月后便宣布摘牌。之后,公司于2022年11月向科创板发起冲击,但至2023年9月最终撤回申请。2024年3月,纵目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但申请不久后失效,三度冲刺IPO全都没有达成。

屡屡未能IPO的背后,纵目科技长期亏损加新业务法无进展,成为其打通资本市场的最大障碍。

根据纵目科技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间,其总收入分别为2.25亿元、4.69亿元和4.98亿元,而同期净亏损则分别为4.34亿元、5.88亿元和5.64亿元。可见,尽管营收有所上升,公司净亏损却在继续扩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进入泊车技术的开发,纵目科技利润逐渐被压缩,且缺乏能打动市场的新增长点,生存环境日益严峻,导致其屡屡未能成功上市。

纵目科技“停摆”的事件,对更多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和车企来说,如何实现自我造血,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周文猛,原标题《独家对话纵目科技管理层:CEO 决策重大失误,加剧公司“死亡” | BUG》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