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4D 雷达迎来芯玩家:毫感科技首次发声即回片成功,文远知行旧部创办

xxn 阅读:18749 2025-02-13 14:02:25 评论:0

智能驾驶领域的DeepSeek迎来了新竞争者,被誉为“激光雷达竞争者”的新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在蛇年伊始,比亚迪和长安等业界巨头纷纷响应“全民智驾”,推动智能驾驶的发展。而降低成本是普及智能驾驶的关键,这也是行业长期以来的热门话题。

4D 毫米波雷达的崛起,既被视为激光雷达的“替代品”,也有人将其视为激光雷达的“伴侣”。

目前,聚焦在这个领域的产业链各环节也正在不断取得突破。近期,一家新兴企业刚刚宣布其核心组件芯片成功回片。

毫感科技(Milliverse)是由复旦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友共同创建的,创始人拥有丰富的芯片研发和自动驾驶背景,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

毫感科技成功回片

毫感科技宣布其芯片MVRA188的回片测试已成功完成。

回片的成功意味着该芯片已经被应用到硬件中,并经过功能测试和验证,将进入量产阶段。

MVRA188为射频前端芯片,是毫米波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在硬件中占据了超过50%的份额,直接决定了毫米波雷达的性能。

因此,MVRA188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在成本与性能两方面的表现。

首先是成本方面

据了解,过去用于4D毫米波雷达的芯片通道数普遍较低,通常需要多片级联以提升通道数,进而增加信息采集量,这同时会抬高整体成本。

而MVRA188则通过单芯片集成8个发射机与8个接收机,其高集成度能够简化系统架构,使得单个芯片能够替代双片级联,大幅降低产品成本,为大规模生产提供支持。

此外,这款新产品亦支持多芯片级联,以满足L2+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需求。

再来看性能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提升:

  • ADC采样率达到250Msps,远超传统雷达厂商的同类产品6倍以上。这一高采样率意味着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号

  • 单芯片接口带宽的提升支持高采样率下的数据采集扩展,用户可根据平台需求灵活匹配通道数。

  • 具备最高调频速率和全数字锁相环,可以在高采样率条件下拓展无模糊速度,并能实现动态实时Chirp参数配置,适应不同驾驶环境的测量模式切换。

简单来说,这就像为智能汽车配备了望远镜和近视镜,让车辆的观察范围变得更广、更远、更清晰,测速也更加精准。

选择从这一需求入手创业,也与创始团队的背景紧密相连。

复旦与国防科技大学校友的合作

毫感科技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苏州,主要研发团队在上海,并在硅谷设有办公室。

创始人兼CEO谭君华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随后赴美深造,2009年获得德州农工大学数模混合电路芯片设计硕士学位。

在硕士学习期间,谭君华曾在德州仪器实习,毕业后短暂留任,如果你使用过黑莓手机,则会了解到其电源管理芯片是他参与的项目之一。

2010年6月,谭君华加入博通以太网芯片组,后任资深主任工程师,负责车载以太网模拟前端芯片的设计,推动博通进入车载以太网市场

在博通服务五年半后,谭君华加盟苹果,参与下一代iPhone OLED显示屏的核心架构设计。

2019年3月,谭君华加入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专注于各类传感器的研发。

或许在此过程中,他意识到了自动驾驶硬件的痛点,进而与他的学长陈明灯共同创业。

陈明灯作为毫感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TO,本科及硕士均来自国防科技大学,本科主修应用数学与系统工程,硕士则学习航天工程。

两年半硕士毕业后,陈明灯于1999年前往德州农工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003年12月毕业后,在半导体公司Agere Systems任职工程师。

2007年加入高通,工作了11年,期间研发了业内首款4x4 MIMO WIF芯片。

2019年加盟三星,负责调制解调器与射频领域的项目。

纵观两位创始人的经历,有几点共同之处:

  • 皆为名校学历,且在大型芯片企业累积了丰富经验,有科研与量产的成就。

  • 在消费电子行业蓬勃发展之际加入,如今同样返回行业投入于智能汽车创新。

或许这也是吸引投资方关注的原因。

毫感科技在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中累计超过5000万元,用于研发与团队扩展,投资者包括湖杉资本、晨晖创投及欣柯资本等

湖杉资本创始合伙人苏仁宏表示:

团队采用了下一代4D毫米波雷达芯片的系统架构,依托国内首个推出8发8收的MMIC芯片,展示了极大的市场潜力。

毫感的战略布局正值4D毫米波雷达领域蓬勃大发展的时机,未来可期的市场规模已达2000亿元。

4D毫米波雷达的现状

近年来,4D毫米波雷达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博世、华为等行业巨头纷纷进入市场,小米和蔚来也投资了相关初创企业赛恩领动。

4D毫米波雷达受到广泛看好,因其兼备性能和成本优势

与传统毫米波雷达相比,4D毫米波雷达在距离、速度和水平角之外,增加了高度信息。

这使得4D毫米波雷达具备更高的分辨率,能够输出更加密集的散点数据,形成点云图像,提供与激光雷达类似的感知能力,并在雨雪天气中维持良好性能。

与此同时,其售价也远低于激光雷达,有企业的定价仅为激光雷达同类产品的1/10。

尽管激光雷达厂家也推出了“千元级”产品,但根据行业分析显示,对4D毫米波雷达的成本期许是降至50美元以下,换算成人民币仅三百多,成本差距依然显著。

因此,4D毫米波雷达被誉为“激光雷达竞争对手”,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它将成为激光雷达的“补充”。

在毫感科技看来,4D毫米波雷达的探测和信息采集能力优于传统毫米波雷达,其将在未来取代传统产品。

综上所述,多个行业专家认为4D毫米波雷达的市场前景广阔。

一项研究预测,4D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67%,到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2.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2100亿元

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参与竞争:

  • Mobileye自研4D成像雷达,可以在300米内感知4D环境图像,还原高细节。

  • 博世在2023年因激光雷达研发调整,转而专注于4D毫米波雷达。

  • 华为也于2024年发布国内首款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目前尚未明确上搭载计划。

  • 除了知名大企业,还有初创公司如赛恩领动、傲图和毫感科技等进入市场。

尽管许多大公司参与其中,4D毫米波雷达的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

之前,上汽飞凡R7、长安深蓝SL03、路特斯Eletre等车型率先配备了该技术。

2024年,乐道L60和蔚来ET9将亮相,ET9的售价超过80万元,同样配备了三颗激光雷达。

根据汽车之心的信息,蔚来新一代平台NT3.0的所有车型有望标配一颗4D毫米波雷达。

此外,还有大神拆解新款Model X后,发现了毫米波雷达,采用了这样的设计:

结合马斯克先前对高分辨率雷达的认可,以及特斯拉近期提交的一份报告提到的“Phoenix”,与4D成像雷达公司Arbe的产品名相似,引发了对特斯拉可能选择4D毫米波雷达的猜测。

综上所述,4D毫米波雷达在市场中的实际运用存在不同的展现形式。

高端车型中,它主要与激光雷达相辅相成。值得推测的是号称面向L3设计、售价超百万元的尊界S800,可能会配备近一年时间未上车的华为自研4D毫米波雷达。

而在大众市场,它也逐渐成为激光雷达的“替代品”。随着比亚迪和长安等企业的加入,智能驾驶正迅速推进,成本自然成为考量重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一凡,原标题《国产 4D 雷达迎来芯玩家!首次发声即回片成功,文远知行旧部创办》

广告声明:文中所涉及的跳转链接(如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供参考用途。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