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春之始也,万物复苏,静待花开
IT之家 2 月 3 日报道,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每年,立春一般落在 2 月 3、4、5 日。立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从节气的角度看,我们已经迈入了新一年的春季。
立春分为三候。首先,东风解冻,温暖的气息传遍大地;其次,虫蜇开始活跃,沉积的生命力逐渐显现,春天的勃勃生机悄然降临;最后,鱼从水下浮出,微波荡漾,悠游的野鸭成为春天气息最早的探知者。
立春的由来
尽管现在许多年轻人对于二十四节气的关注度减少,或许只是偶尔浏览IT之家的节气相关内容。然而,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每一个节气都意味着一个农作周期的开始或结束。
春天的计划始于立春,作为春季的开端,古代对此节气非常重视。当天,皇帝会深受重臣和诸侯带着祈求丰收的心情去东郊迎春,祈愿丰收的吉兆,并返回后赏赐群臣,以延续传承的迎春活动。
立春这个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在“十二月纪”中就已经提及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及冬至等八个节气。
立春的气候特点
虽然昨天的冷空气给全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一次明显的降温,但通常在立春之后,气温会逐渐回升,春耕的忙碌季节将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相继开启。
立春时,东亚南支的西风急流逐渐减弱,寒冷的冬季气候即将结束。然而,北支的西风急流的强度与位置仍然保持不变,蒙古冷高压与阿留申低压依然强劲,偶发的大风及降温天气依旧盛行。在强冷空气间歇期,偏南风频率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趋势。
古代的庆祝活动
官方庆祝活动
春牛的传递与立春的庆祝:旧时在立春的前一天,县内会派人送上春牛帖子,称为“春吏”,游行时大声宣布“春来了”,无论身份高低,路人都会礼拜迎春。农民会在田间击鼓迎春,挨家挨户递送春牛图或春意帖子,提醒大家春天的到来,抓紧时机种植,以不辜负良好的春光。
迎接句芒神及撒豆消灾:县府负责迎接句芒神,传统中扮演春天之神的人物在东郊迎接,民众则撒豆以驱散穷灾,众人齐聚期待土牛的走过,丰收的愿景在此落定。立春当天,官府会准备供品,隆重地进行打牛仪式,寓意人人对春天的渴望,土牛的土块则成为象征丰收的吉兆。
春牛竞赛:在打牛的前一天会将泥土制成的春牛放在东郊,期待丰收的农民群体齐聚,象征着农业的兴旺。
附录:春牛的意义,《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制定了立春土牛,以提示农耕的早晚。之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有鞭春的仪式,意在鼓励农事,促进生产。
民间的庆祝活动
一游春(或称探春、游行):县官方庆祝活动后,民间也开始热闹起来,许多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开始游行。游行队伍里,先是装扮成公鸡的报春人,紧随在后的是举着巨型春牛形象的队伍,还有牧童和其他代表春天象征的人物。此外,这场游春活动也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从此进入踏青的时节,一直到端午期间,游春皆为时宜(立春当天称之为探春)。
二民间互赠礼品:
春牛:民间艺人常用泥土制作小型牛形象,被称为“春牛”,以义务送往各家,表达春天的祝福。
春牛图:某些地区人们会在墙上贴上绘有春牛的黄纸,象征着农作的寓意,称为“春牛图”。
春娃:乡宁地区习惯用绢制作的小娃娃,称为“春娃”,为孩子们佩戴祝福。
朋友间通过赠礼互致祝福称为拜春。
三糊春牛:家中用米或纸糊制的小春牛,作为庆祝春天的纪念。
四贴春字画:各家门窗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内容常与春天的相关事物相联系。
五搭燕子窝:为花树系上象征春天的燕子丝带。
六种迎春花:在院子里栽种象征春天的花卉。
七春胜贴门窗:女性用红纸剪成花鸟图案贴在家中,传递春天的祝福。
立春的饮食习俗
春饼:主要以萝卜、豆芽和豆子为馅料。
春盘:包含各种鲜蔬和水果,旨在迎春,常被馈赠或自食,主要食材包括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和土豆丝。杜甫在《立春》中曾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春卷:《岁时广记》记载,京城富贵人家常在立春制作面卷,称为“探官蚕”。
咬春(吃萝卜):明朝的《酌中志》提到,立春时节无论身份地位都要啃萝卜,称为“咬春”。
立春轶事:无春年
“无春年”指的是一年中没有立春的现象,原因在于农历年长度的变化,有的年份比回归年短,有的则较长。
回归年平均为 365.2422 天,这是相邻两个立春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公历年平均为 365.2425 天,与回归年相接近,因此立春在公历年中的日期相对固定,大部分年份为 2 月 4 日,也有个别年份落在 2 月 3 日或 2 月 5 日。
而农历年则会有所不同,无闰月年份通常为 353 至 355 天,比回归年少约 11 天;而有闰月的年份为 383 至 385 天,比回归年多 19 天左右。因此,立春在农历年的位置会出现四种情况:年初、年末,年初年末都有,或是全年无立春日。
在有闰月的年份(每 19 年中有 7 年)中,因年较长,年初和年末都会出现立春日,即“两头春”;而无闰月的年份(每 19 年中有 12 年)中,因年较短,“无春年”现象最常见,其他只在年初和年末的大约各占一半。这种规律以 19 年为周期循环,个别年份可能会有所出入。
在本世纪100年间,年份中出现两头春的有 37 次,无春的年份也有 37 次,年初有立春的年份为 12 次,年末的立春则为 14 次。
注:本文改编自2018年发布的《今日立春:乍暖还寒,岁首又谋耕》一文。
广告声明:文中涉及的外部链接(包括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均用于提供更多信息,仅供参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