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突破零碳排放制氢技术,新型催化剂实现高效氢气与化学品联产

xxn 阅读:35122 2025-02-19 16:02:30 评论:0

近年来,由于可再生性、高含氢量及良好的储运安全性,生物乙醇作为一种绿色制氢原料备受关注。

周武课题组与北京大学马丁课题组、英国卡迪夫大学等机构合作,提出了金属-碳化钼体系“选择性部分重整”制氢新技术。相关成果已在《科学》杂志上发表(DOI:10.1126/science.adt0682)。

▲ PtIr/α-MoC 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这一技术通过原子级精准设计、调控铂 / 铱(Pt / Ir)双金属-α-MoC 界面,将乙醇-水重整反应转变为选择性部分重整路径。

270℃温和条件下实现零碳排放的高效氢气制备,同时联产高值化学品乙酸,为氢能产业的碳中和转型提供了全新范式。

▲ PtIr/α-MoC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传统乙醇-水重整制氢技术需在高温下进行,能耗高且难以避免乙醇分子 C-C 键断裂导致的 CO₂排放。

新型铂-铱双金属催化剂的核心创新在于原子尺度的界面工程设计。STEM-EELS 成像分析表明,在 3Pt/α-MoC 催化剂中,Pt 物种主要以单原子和团簇的形式存在。在催化剂中引入相近载量的 Ir 物种后,3Pt3Ir/α-MoC 催化剂中 Pt 物种的分散性得到显著提升。

催化性能评价显示,该催化剂在 270°C 条件下,氢气产率达 331.3 毫摩尔每克催化剂每小时,乙酸选择性达 84.5%,表现出优异的抗失活能力。

周武课题组首次利用单原子分辨的低压 STEM-EELS 成像技术,揭示了载体上单原子 Ir 物种对 Pt 物种分散度的促进作用。这一技术能够更精准地解析双金属催化剂体系,为高效催化剂体系的设计和优化带来重要意义。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