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清研智束自研 3D 打印设备破解航空航天、医疗器械领域难题

xxn 阅读:42149 2025-02-06 14:01:12 评论:0

根据 IT之家 2 月 6 日的报道,用户只需输入模型图纸和金属材料,即可获取相应的工业零部件。来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消息指出,北京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清研智束”)正在将其前沿技术成果进行转化。他们自主研发的 Qbeam S350 和 Qbeam S600 设备,均被列入《北京市 2024 年第三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而 Qbeam S600 更是全球首款阵列式电子束增材制造设备,成功实现了阵列式电子束 3D 打印的突破

2×2 阵列式电子束金属增材制造设备 Qbeam S600

这两款设备被纳入北京市首台(套)的主要原因是,它们解决了传统工艺难以克服的挑战,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发展痛点”问题上

从外观上看,Qbeam S350 和 Qbeam S600 分别呈现为一台搭载显示屏的小型柜子和一台更大型侧面带扶梯的设备。Qbeam S350 是单枪设备,成形尺寸为 350 毫米 ×350 毫米 ×500 毫米,能够打印钛合金、高温钛合金、高强钛合金、铝合金等多种高性能金属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S600 则是在 S350 单枪机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成形尺寸为 600 毫米 ×600 毫米 ×700 毫米,采用自主研发的多电子枪阵列技术,不仅保证了大幅面成形的尺寸精度与质量,还实现了复杂钛合金构件的“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制造”

Qbeam S600 打印的大尺寸产品

“我们研发的 Qbeam S600 不仅填补了全球市场空白,还设立了商业化电子束设备最大打印幅面的新标准。”该负责人称。

先前商业化的电子束设备最大打印幅面仅有 400 毫米 ×400 毫米,而清研智束通过 2×2 电子枪阵列技术,成功将电子束打印幅面扩大至 600 毫米 ×600 毫米。

在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新生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团队克服了多个枪和电子束之间的干扰,以及拼接精度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形精度达到 ±0.2 毫米,约为两张 A4 纸的厚度

清研智束透露,目前 Qbeam S600 已开始投产,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舱段、舵翼及整体框梁类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和交付,今年上半年还将有一台新增设备完成交付。此外,Qbeam S350 已在国内市场投入使用,为多家航空航天公司打印零部件,并且实现了多个钛合金零件的批量打印。

广告声明:文章中包含的对外跳转链接(如超链接、二维码等形式)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最终结果仅供参考。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