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 OpenAI 玩了,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称自研端到端取得“重大突破”
IT之家于2月5日报道,位于硅谷的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日前通过社交平台X宣布结束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OpenAI的合作。这家企业自信地表示在完全自主的机器人AI技术上达成了重大进展,且该技术是全自主研发的。
公司的创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虽然没有公开技术细节,却宣称将在30天内推出一项“颠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创新”成果。
作为Figure的早期投资者,OpenAI与该公司去年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共同开发新一代面向人形机器人的AI模型。当时Figure刚完成了6.7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迅速攀升至26亿美元(IT之家备注:目前约为189.11亿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这家成立不久的公司总共已经筹集了15亿美元(约为109.1亿元人民币)。
这一分手消息让业内人士感到震惊,尤其中OpenAI的影响力能为其合作伙伴带来显著的曝光率。去年夏天,双方还共同宣布Figure 02人形机器人将集成OpenAI的自然语言互动系统。
据外媒TechCrunch的报道,阿德科克表示合作的破裂主要是因为技术整合的挑战。他强调,OpenAI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路线与Figure关注的实体机器人具身智能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要实现真正可以商业化的机器人智能,必须建立一个从硬件到软件的垂直整合系统。正如我们自主开发机械关节,AI系统同样需要量身定制。”
在这方面,Figure AI认为,打造专门服务于机器人的完整端到端人工智能系统才是正确的方向。
OpenAI在发展人形机器人赛道上采取了“多点投资”的策略。除了Figure之外,OpenAI还重金投资了挪威的初创企业1X。相比其他同行通常聚焦于工业应用,1X则专注于家庭服务市场。虽然Figure去年曾提到正在探索家庭使用场景,但阿德科克承认目前的关注点仍在企业客户上。汽车制造商对新技术的采购能力和意愿远高于普通消费者,例如宝马已在南卡罗来纳州工厂引入了Figure的机器人。
OpenAI最近向美国专利局提交的商标注册申请显示,该公司正在拓展“可编程人形机器人”和“具备学习能力的娱乐服务机器人”领域。尽管提交专利并不等同于实际产品规划,但结合Figure突然结束合作的消息,行业内不免产生联想。
广告声明:本文中包含的外部链接(包括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以节省筛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